400-123-4567

星空体育APP破壁生机育“新”才2024-10-08 13:11:07

  星空体育APP近日,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以下简称“机器人学院”)的大疆研发工程师黄裕超,作为骨干成员之一参与了仰望U8车载无人机项目的硬件开发。通过团队成员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他们成功将这款车载无人机推向了市场。

  “学校跨学科的学习经历为我在工作中进行跨部门、跨领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组织多模块、不同领域的同事共同解决问题。”黄裕超说。

  近年来,广东工业大学打破专业、学院壁垒,打通校企协同育人渠道,开办了机器人学院。该学院依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星空体育APP、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多个创新创业平台,以跨学科交叉和校企联合培养为特色,培养“厚基础、强能力、宽视野、多样性、敢担当”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随着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机器人技术人才短缺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针对机器人人才短缺问题,学校聚焦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努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带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力撑广东‘制造业当家’。”该校党委书记胡钦太说。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作为一个系统产品,涉及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等多门学科。

  “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进行细分,这有利于培养专才,但难以满足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对跨专业人才的需求。”该校校长邱学青表示,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跨专业协作机制,部分工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时与其他专业间缺乏协同育人星空体育APP、资源共享等合作机制。

  “学校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院校在培养机器人相关专业人才时,存在组织架构、制度环境和学科结构等方面的壁垒。在专业设置上往往聚焦于一个专业,缺乏学科交叉融合,导致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缺少支撑跨领域创新的知识结构。”胡钦太介绍,2015年,该校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学校理工科专业门类齐全优势,联合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李泽湘团队,建成了机器人学院。

  “机器人学院每年在大一新生中招收60至80名学生。学生来自6个实体学院的自动化等7个专业。”该学院院长阎秋生介绍,学院按学科知识交叉、团队合作、动态调整的理念对学生集中编班。

  该校在调研时还发现,部分学校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知识迁移、团队合作等能力培养不足,导致部分毕业生到岗后难以有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为培养机器人学院学生的跨专业能力,该校6个学院的教师联合行业企业,综合原学科专业及跨学科专业知识,为机器人学院学生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如,按照原学科专业65%、跨学科专业35%的比例,为学生“私人定制”课程体系。

  学院采用“2+2”学制。前两年学生分别在各自专业学习核心课程,掌握本专业基本思维方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后两年再转入机器人学院学习。

  陈栩生来自信息工程学院,大一和大二,他在原专业学习电子信息类课程和机器人工程专业融合课程。大三和大四,他在机器人学院与不同专业的同学共同学习人工智能等多元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在无人机研发课程上,陈栩生负责设计供电与驱动模块,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负责无人机控制算法,机械类专业成员承担结构设计任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则负责外观设计。通过跨学科合作学习,他学会了从不同专业的角度审视问题,增强了产品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主体专业,而他们共同的专业方向都是机器人。”阎秋生表示,跨学科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基础知识为主,强调学科和专业的跨界思维融合。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学习理论,完成实践训练、项目设计,通过“碰撞交流”,潜移默化地从同学身上学到其他学科专业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从腰椎穿刺设备到智能肿瘤识别仪,庄栢杨等机器人学院的学生以科技为笔,努力在医疗机器人临床一线,描绘着人生的奋进蓝图。

  “我们把企业收集的难题作为项目课程的问题,从而磨炼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阎秋生说,机器人学院以“多层次、递进式、全程化”为核心,聚焦人文、自然、机器人工程等领域,构建综合训练课程体系。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学生集中在机器人学院,进行基础训练,学习初阶项目课程;大三和大四年级的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学习高阶项目课程。

  为提升高年级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机器人学院在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等地星空体育APP,定期开设“暑期特训营”,并推出机器人运动控制等一系列项目式课程。特训营通过集中授课和项目分组两种模式,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高强度集中训练。

  通过特训营以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实战练兵,机器人学院机械方向2024届毕业生黄泽凯提升了团队合作、动手、组织等能力。目前,他就职于深圳拓竹科技有限公司,由他负责设计的3D打印机零件,已经大规模量产。

  近年来,机器人学院实施“项目驱动和竞赛驱动”双轮驱动模式,以赛促练促学。在“挑战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斩获近200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学生们还申请专利30余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

  目前,该校机器人学院已培养213名毕业生,其中国内外升学读研占40%,就业创业占60%。不少毕业生在百度、字节跳动、大疆等知名企业就业,深受企业好评。